万亿级消费税改革势在必行 奢侈品、高档服务将率先试点
2024年6月25日,审计署受国务院委托,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了《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面,报告提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在我国四大税种中,消费税是目前唯一尚未实行央地共享的税种,因此在新一轮改革中被给予厚望。经济研究学者普遍认为,扩大征收范围、后移征收环节、稳步下划地方将是未来消费税改革的三大看点。
一、消费税现状
在我国,消费税主要在生产环节由生产方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收入完全归属于中央政府。财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消费税收入规模达1.61万亿元,占整体税收比重的8.9%,规模和占比仅次于增值税(38.3%)和企业所得税(22.7%)。
消费税是以消费品的流转额作为征税对象的各种税收的统称。自1994年在我国首次登台以来,消费税经历了多次重大调整,包括2006年消费税制度改革、2008年成品油税费改革、以及2014年税目和税率调整等。
最初,消费税只针对烟、酒、成品油、小汽车等11类需要限制或调节的消费品。随着经济和环保需求的变化,电池、一次性筷子、涂料、电子烟等高污染产品也纳入征税范围。目前,消费税共有15个税目,税率范围从1%至56%不等。
二、消费税改革进程及社会预期
1、现行的《消费税暂行条例》部分条款修订滞后,已不适应当前市场环境。
近年来关于进一步改革消费税的呼声很高,主要原因为针对高档甚至奢侈消费品的税目不足,大量奢侈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如私人飞机、高档家具,马术、高档会所娱乐休闲等未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应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现状,把更多高档消费品、服务和消费行为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更好地发挥税收政策调节收入的作用。
2、目前消费税的收入调节作用有限,不能鼓励改善居民消费。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已进行调整和升级,部分曾经的高档消费品虽已成为大众消费品,但目前仍为消费税主要收入来源,对刺激市场消费起负面作用。
3、除扩大征收范围外,消费税改革更重要的目标是补充地方财力以及引导地方政府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消费税改革国家早有布局。2019年国务院印发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的通知,其中就提到“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再度强调,调整优化消费税征收范围和税率,推进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2024年3月发布的中央预算草案提到,要在保持宏观税负和基本税制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推动消费税改革。
1、消费税改革的一个方向是将征税环节从生产端后移至消费端,从长远看可起到推动经济转型的作用。
将消费税的征税环节从生产方转移到批发商或零售商,意味着消费税的税收收入将更加贴近消费地,这一调整对于地方政府的收入激励机制或许会产生深远影响。
2、当初将消费税征收设在生产环节,主要是为了减少征收难度,一旦征收环节后移,如何保证税源不大量流失是一大挑战。
3、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带来的另一大挑战是可能会加剧地区间的财力差距。
最终可将油、烟、车、酒等大目由现行的中央税改为共享税,对共享税中的地方收入,按照各地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例具体划分给各个地方,从而增加地方税收入,并引导地方政府转化发展方式,注重优化营商环境。